此时准备重新率领大军展开行动的萧轩却没有感觉到太大的压力。志愿营在临近腊月的时候经过人数并没有太大的增加,仍然维持在六百人左右的规模,志愿后背营辅助部队的兵力则重新扩充为一千人左右的规模;其中包括了医疗、文艺与宣传等不少新兵种,经过淘汰和增补乃至两个月的整训,不少以前并不巩固的官兵按照萧轩的估计应该已经成为可靠的拥有一定意识形态和思想素质的战士,即便同老一连相比有差距也不会太大。
当然,一切都需要战场来检验,仅仅凭借估测那是必然会存在很大的误差的。这也是萧轩并不觉得通州的守军在表面上的守备有所增强会有什么大不了的。整个志愿营队伍也需要一场硬仗来锻炼和检验队伍,乃至重新扩充到近百人的大同社社员和社会队伍是否合格。
为了养成打思考仗和巧仗的意识,萧轩在战前的回忆上对聚集在一起的班以上主管还有大同社社员说道:“这一战的敌情通报你们也大致了解了,甚至还有不少人实地查看过。你们觉得,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敌军以摧枯拉朽的打击,伤亡还不能太过巨大。应该在白天进攻为主,还是夜晚进攻为主?攻城思路是什么?”
萧轩的这些话对志愿营的大多数战士来说其实都是个不小的考验,因为人的品质往往是无法兼顾的。勇敢和不怕牺牲乃至志愿付出,同聪明与智慧在很多时候甚至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品质,既有头脑而又勇敢的人哪怕是这些兵源都经过了百里挑一的考验,有基本战术意识的人似乎还是凤毛麟角。不过,上百人中也有那么几个有一定思考能力的,提出的意见还算有价值一些。
“同别人的看法不同,我觉得还是白天的时候进攻更有优势。经过北京城这些日子以来的鏖战,敌人也变得聪明了,进步了。会用轻重霰弹甚至爆破手段来威胁我军了。如果在夜间组织进攻,敌军的这些抛射手段和火器火力手段带来的危险就更大。这还不算可能的陷阱及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