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为了避免可能的问题,并没有在新兵连刚刚成军的时候就搞所谓的“诉苦教育”,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或者说在新兵还没有感觉到“新集体的彻底与众不同”的情况下会不会被那些挑选出来的人当作套路来对待。
中国的官员和专家那条搪塞的理由:中国底子薄、资金投入不够。而我们买二手设备和过时技术的资金,却在给外方研发新技术供血。外方每波次都能甩掉旧技术和旧设备,换来资金,研发新技术和新设备,继续赚钱,进入不断升级、盈利、再升级的良性循环;而中国每次鼓吹“大发展”最后都成了大出血,付出大量资金,买来过时技术和设备,生产次等、接近淘汰的产品,即使眼看要摊平引进成本时,外方就推出新产品横扫市场,中方只有亏损、失去发展后劲,陷入落后、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
可见,中国不是没有钱,而是官员和专家们太傻、太贪、太短视。
退一万步来说,如果中国的科技靠“买”就能解决,那么,科技部的功用是什么呢?
科技部除不遗余力地乱花钱外,对于科研团队的选择,总是“相马”而不是“赛马”。充份市场化的企业,摒弃“相马”、只“赛马”,早成为共识,因为企业耗不起时间、耗不起资金,只对“冲线的马”投入资金,而不会为“相马”付出没底的成本。
科技部也没有超能的“相马”水平,“相”出来的马都是劣马,“钦点、御命”的团队/企业总是不能出活。但科技部长期坚持“相马”的高风险运作方式,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只有“相马”方式,他们才觉得对科研资金的把握感--定向输送利益。
即使排除利益驱动、让人利令致昏的问题,某些官员和专家短视、静态看待问题。某位令人尊敬的院士在2009年说:“中国芯片业终于能赶上来了,因为工艺线宽已经到了10纳米以下的物理极限,外国人跑不动了”。天啊,这还是出自一位令人尊敬的院士之口。
平面线宽翻不动了,人家就不会研究3d结构的芯片?
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