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临清之战遇到的那些重炮还是让很多官兵们心有余悸,可是只要不强攻对方拥有大量西洋重炮的野战阵地,似乎就不会遭遇太过严重的伤亡损失。
周遇吉孙应元等人听到辽东军主力回师并站在了南京朝廷那边儿的消息后心中则不免有些压抑,受过一定教育也看的更高的孙应元和周遇吉等人不是仅仅看到了眼前的辽东军,而是看到了天子所率领的这支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可以算的上是“举世皆敌”的事实。就算能够打赢这一仗又如何呢?关外一直就对天子虎视眈眈的建奴会不会也来凑合闹?如果是那样,最好的局面不过是大军成功突围并且退入京城依托京城防御。这就陷入了以一城敌天下的局面。一两年之后城中粮食用尽,就算队伍从一万精锐变成了两三万精锐,又怎么可能与整个天下为敌?在很多战术和训练方法已经外传的情况下,到了那时会不会遇到更强或者更多的精兵的围攻从而最终限于绝境。如果不是军情体系在整个队伍中的渗透,至少此时的孙应元已经准备反水不上那位疯狂皇帝的贼船了。
萧轩当然也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在临战前的内部军议上,萧轩还是决定告诫各营军事主官:这一次大军沿着运河行军,火药后备并不算少。如果遇到敌军的袭扰,在标准有效射程上就最大限度的运用火力。以击退对手而不是如同以前那样给对手最大杀伤为目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战力并不是很强大的对手知难而退,不敢轻举妄动。
这些年来的曹文诏一直在辽东同战斗力很强而且机动力也很强的建奴打憋屈仗,这一次同关内的对手交锋,很多将领都十分有信心。在辽东战场上至少最近以来,凭借车营火器优势正面抗衡建州大军主力成功的例子也并非没有。因此清苑南原之战的意义在辽东军中的严重并不是很大。以八个骑营四万骑兵先锋集中围攻试探对手,就算不能动摇对方的精锐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