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刚刚过去不久,隆隆的炮声就连绵不绝的响了起来。配备两万先锋明军的十八门两千斤身管左右的巨炮沿着城墙的两端展开了猛烈的开火。每一次开火之后,都有来自澳门的天主教炮手们在火炮复位之后以铳规测量炮角。
十六世纪开始出现的铳规和相关炮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基督教的秘密,即便如同汤若望与明清朝廷那样的关系,也不可能将真正的“核心技术”教授于当时的国人。在南方一些明代所谓精通西洋科学学者的理解中,铳规是测量火炮仰角的一种方式,因为这在使用中是很难像跟随的人保密的,可调节火炮的仰角,尤其是调节重炮的仰角在这个时代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却不知道如何判断火药的质量成色乃至相关火药的用量才是最好的判断射程的方法,更不知道进行测距中一些现代看起来十分简单的辛秘。
从印度运来的硝石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火药的威力,即便跟随的中国军官或相关人员仔细检查火药的用量,也不一定能够判断出真正的标准。
不过朱燮元唯一可以知道的是:这些西洋炮手们用自己带来的火药和炮弹进行开火的时候,同样的标准似乎可以用更快的射速来看火,而且精度上也大有提高。再加上弹道更为平直,相差简直不可以里计。
炮击展开的大概半个时辰之内,十八门火炮就接连不断的打出了九百多发炮弹,在一里左右的地方大多数炮弹都打在了城墙之上。东昌城头上原本已经加固的很好的如同木堡一般的工事在猛烈的轰击之下也显得残破不堪。为了避开猛烈炮火的打击,大多数在城角处守城的官兵不得不躲避到城墙的侧后。不过为了防止守军趁机攻城,还是有二三百人在猛烈的炮火打击之下非死即残。
城内的一处建筑之上观望城头战局的李自成不由的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之前不论是同一般明军还是同当今天子所率领的禁旅交锋,自己不是没有见过猛烈的炮火和火力是什么样儿的,因此在盘踞多月的东昌城上也很注意按照的标准加固城头,可却没有想到这一次面临的炮火威力同之前的那些完全不同。那些重炮炮弹竟然连几寸厚的木排被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