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初,美国及欧洲列强的优良且绵密的铁路网络已经渐渐成形,非常有利於列车炮的发展,其中法国的列车炮发展的最完整,甚至能外销到美国,美国和英国虽然拥有的列车炮不论是种类或数量都不在少数,但是由於这些庞大的怪物动辄两、三百吨以上,缺乏有效的方法及载具能将他们运过大西洋和英吉利海峡,所以将它们部署於机动海防单位中,因为它们与其它岸防武器相比火力大小及射程长短都优秀得多,所以担任与现今岸防飞弹相同的任务型态,至始至终几乎都躺在岸防掩体的巨大碉堡中沉眠。英、美两国的列车炮打从制造伊始,绝大部份时间都处於备役的状态,不如同时期法国同胞的活跃;英国的列车炮在欧战白热化后(约1940年开始)才重新组装制造堪用者,部署於海峡沿线的阵地;美国的情况更差,到了1941年才开始机动化和重新布署,1944年攻入法国后,为了强化对於德国本土的进攻火力,原本打算将40的海军舰炮改装成重型列车炮,但是后来发现空军的轰炸及密接支援火力效果超乎预期的好,而取消这类计划。
反观属於欧陆强权得德、法、苏等国的列车炮就活跃得多,因为他们的铁路网络腹地广大,列车炮逐渐成为优良的长程、威力火力支援系统,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都大量使用来互轰;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虽然空军的高速发展使得列车炮及同类武器发展倍受限制,但仍然在某些战役有满不错的表现,尤其是德国的列车炮系统,在德国发达的进步弹道学、弹丨药技术、材料技术和创意十足的设计下,将列车炮的发展推向颠峰。
列车炮在炮兵武器发展史中,是一种极为有趣又十分重要的一个系统,它最早出现於美国的南北战争,虽然现代科技的长足进步让此类的巨型火炮显得相对落伍,但是在以往不算短的时间中,列车炮除了扮演火力支援、长程攻击的重要角色,也带动了不少科学理论基础的进步(高层大气弹道学、外弹道特性学、热力机械应力学等等)。由於当时列车炮的机动性相较於传统火炮强,而较长的射程和重型炮弹使得它拥有打击大型要塞碉堡、超级掩体的破坏能力,故对付拥有超强防御力的战略性质目标的战斗力极佳,也因为攻坚能力非常,所以也有不少国家将列车炮当成海防炮兵的的常备机动武力,以用来支援固定式海防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