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岛”四面环山,出进只有一面海滩,但是在它的东侧却有一个大岩洞,这岩洞平均水深达到三丈,涨潮时水深可达四丈有余,是一个优良的隐蔽港口。“神龙教”通过数十年的努力,从岛内开凿出一条甬道与岩洞想通。
当韦仁在张淡月等人的带领下,通过甬道来到岩洞时发现,这个岩洞十分巨大,洞高自海平面上有近40余米,宽20米余。此刻,洞中停放着一艘双层的全装备帆船,船长60余米(全长,包括舰艏斜桅),船高近13米(不含吃水),船宽10余米,四帆。船壳采用的坚实的橡木板制造,而且是双层,总厚度可以达到46厘米,排水量大约2000料(1000吨左右)。船上装有56门火炮,其中6门60磅炮,10门30磅炮,18门18磅炮,22门9磅炮。韦仁参观了整艘军舰,发现它竟然还设置了水密舱。他知道这是这个时期比较先进的舰船。从它装饰的图案及发现的文字来看,这是一艘西班牙武装商船。
但是为什么“神龙教”会将他们认为是“佛郎机”人的船呢?因为在当时,被称作佛郎机的葡萄牙是最为明代中国人所熟知的欧洲国家。明人之佛郎机认识已经涵盖了葡萄牙的不少方面,其中关于地理方位、人种归属、火器战船、殖民扩张以及物产风俗之认识已经达到一定深度。明人佛郎机观相对于以往华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既体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又表现出明显不足,而且对明朝中后期之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葡萄牙人首先抵达中国南方的海岸,那里的居民把它叫作佛郎机(Franks),这是撒拉逊人对所有的欧洲人的称呼。但中国人在他们的语言中没有流音“R”,而且从不使用中间没有元音的两个辅音,因此把这个字读成佛郎机。”其实,佛郎机并非明人对葡之惟一称呼。根据《明实录》等明代原始文献之记载,最晚至嘉靖末年,明人已有“蒲丽都家”或“蒲都丽家”等更为准确的对葡音译称谓,但广东当局却将这一称谓变更视为佛郎机人为逃避贸易关税而耍的金蝉脱壳之计,不仅不予认可,而且猛烈批判。吴桂芳说:“照得蒲丽都家国名,史传所不载,历查本朝,并未入贡,恐系佛郎机国夷人,近年混冒满刺加名目,潜通互市,今又托名求贡,以为阻赖抽分之计。吴司马奏议’议阻澳夷进贡疏因此,佛郎机也就成为明代中国人对葡萄牙之专门称谓。后来亦误称西班牙为佛郎机。这一方面是因为西班牙人有着与葡萄牙人同样的体貌特征,驾驶着同样的高大海船,使用着同样的锐利火器,更是因为当时西、葡.I国已经合而为一,成为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