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当胡龙一提出让&ot;康尔&ot;掌控市医药公司的建议,并要进行所谓的资信,杜奇立即坚决反对,这让胡龙有点措手不及。谁都招呼过了,惟独在他的身上出问题。胡龙原本以为杜奇此次对他的建议,会像以往的决定一样至少持保留态度,所以在知会其他同志的时候,把杜奇给遗漏掉了。当然,胡龙抓住了会议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还是顺利让这个决议得到通过,只是应杜奇的要求,将其保留意见写入了会议的记录中。
这次小小的虚惊,让胡龙想想都后怕,如果这样的&ot;死火山&ot;不进行适当的处理的话,随时都有可能再次爆发,对自己在市经贸委的权威是个威胁。胡龙决定单独找杜奇谈谈,再相机行事。
在胡龙的办公室里。
杜奇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一身透露出的是一副学者的气质,手边拿着一卷文件,一本正经的坐在胡龙桌子前的沙发椅上,等着胡龙开口。虽然杜奇比胡龙小,但是胡龙还是很恭敬的称呼他为老师,起初杜奇觉得不可思议,诚恐得很,一直请胡龙不要这样称呼自己,&ot;我怎能当得起胡主任你的老师呢?别人听了岂非笑掉牙?&ot;但是见胡龙就是不改,对他的称呼如此执着,就随他去了。&ot;爱叫什么,你就叫什么吧。反正这不是原则问题。&ot;杜奇想:我才不愿在这种无聊的事情上浪费精力呢。
&ot;杜老师,你发表在中央党报上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的论文,我看了,写的很好嘛。&ot;胡龙在埋头翻找发表杜奇文章的那份报纸,边说道,&ot;我今天请你来,是想再次听听你关于我们这次将市医药公司作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试点单位的看法。请你详细说说,好吗?&ot;胡龙装着一脸虚心诚恳的模样。
&ot;对于将市医药公司作为此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试点,我是有不同意见的。&ot;杜奇扶了扶眼镜,开门见山道出自个儿的观点,&ot;虽然医药公司的改革可能会给我市的新改革浪潮起到一个很重要的推动作用……&ot;
&ot;哈哈,这点说对了。&ot;胡龙听杜奇说&ot;医药公司的改革可能会给我市的新改革浪潮起到一个很重要的推动作用&ot;赶快插话肯定,并从压在办公桌底层的一堆文件中抽出一份报纸来,&ot;找到了,杜老师你看看是不是这篇?&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