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疫情这些东西,往往是从脏乱方面开始出现传播的,所以首先要尽量解决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寻找开阔通风的地方,迅速搭起能够遮阳避雨的棚子,尽量保持章法,在周围选择合适的地点挖出坑道,如厕的地方要统一设置,不能让灾民随意方便。还要迅速调集生石灰运去灾区,在聚集点内外洒上、消毒,安排专人做宣传……”
“令外还需要单独开辟一个区域,只要有任何生病的,立刻送进去,分重病轻病区,一定要隔离好。我知道很多地方物质跟不上,所以这后面列了需要保证的先后顺序,清洁水源很重要……”
“只要能维持秩序,那么安排逐级的挑选官员,只要能找到清洁水源,洗洗手总行,安排人宣传朝廷的措施,有多少多少赈灾粮款要来了等等等等……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他们能拿到最低口粮的标准上,我朝大多数地方,应该还没到这个程度……”
李宽一边说着话,刘希文在那边频频点点头:“多数地方,赈灾粮还是有一定储备的,抠总能抠出一些来。”
“那就行,保证他们不饿死,每天能拿到一两碗粥,他们就不至于暴动,若是大灾再加上疫情,那就控制不了了,基本只能自生自灭,挡都挡不住……所以后面的一些人员管理和赈灾粮款安排分配的手段,简单的记录手法,寻找一些会识字算数的人,严格执行这几项程序,做出等级……劳动量应该不大,有了这些数据,事后要做追查也就简单了。当然,秋后算账那是一部分,最重要的还是在第一时间做出最高效率的分配。”
“如果真有什么贪官,抓出几个典型,杀一儆百多杀几个没关系。用这个记录方法,每天或者几天安排一些信得过的人做查账,在后面已经写了几个查账的关键点,这些点上出问题的,视情节严重,杀短期内能钻了这个方法空子的人应该不多,哪怕钻了一些,问题也不大,我们必须保证,最高的利用效率……”
李宽侃侃而谈,流畅而从容,拿起毛笔画起了示意图,刘希文都在默默地看着,领会着思考着,没有说话。
“这个永济公果然是个怪才”,看着手中的救灾手册,刘希文自言自语到。这时候管家刘长富将一份礼品单递过来,随后笑了笑:“老爷,杨公隐居已数十年,一直不问世事,老爷觉得,杨公有可能帮助老爷?”
刘希文摇了摇头,停了片刻方才说话:“不管帮不帮本官,本官都是要去的,毕竟是本宫的授业恩师,以前没有打听到住在那里也就罢了,如今知道岂有不去之理……”
刘长富说道:“杨公,大隋的灭亡,使得杨公有了无颜见家乡父老之感。便在江宁隐居。直到如今。”
“……怕是以杨公心境,在有生之年……是不会再出山了。”刘希文想着,如此摇了摇头。
“老爷,听说杨公当年办事能力极强,近几年小人也听到一些说法,说是太上皇和皇上几次邀请杨公入朝参政,可是都被杨公以各种借口回绝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刘希文皱了皱眉:“此事听何人所说?”
“家中少爷曾与人议论此事,似是少爷本人的推测……”
“文鼎。”宋茂叹了口气,“不务正业,整日里只会瞎想……但无论是真是假,勿要与他人说起。”
“小人明白。”
刘希文坐着马车,携带着重礼前来拜访自己的授业恩师。
与余杭城里的大户相比,杨家的宅子不算大,富贵程度自然也比不上,但也能算是不错的富裕家庭了,前前后后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人感觉充实,充满书香气与生活气的宅子,有一种让人觉得踏实的底蕴。但其实这个家里也有几名丫鬟与下人,养得起好几名仆人的家庭,在经济上总归还是不错的。
杨府的仆人一听有人来拜访自己的老爷,先将刘希文让进了门房,笑着说现在只有二位夫人在,老爷在不远的茶摊下棋,自己马上就去将老爷请回来。
刘希文忙说没有这个道理,杨公是自己授业恩师,理应自己去见恩师才对,说完就向仆人打听了茶摊位置,步行走了过去。
走了不远,刘希文就看见几个围在一起,过去一看刘希文大吃一惊,他万没有想到李宽正在和自己的恩师对弈。